价格(三)----- 框架 欧神文集#570发表时间:2020-02-28 00:00 价格(三)----- 框架 #570“价格”系列,原本只有二篇。写到《价格(二)---搭桥》就算是写完了。 可是“搭桥”放出来之后,反馈非常地出乎人意外。 我们自以为把道理说得足够清楚了。可还是有人纠缠不清,脑子象浆糊一样。你如果看回水库BBS的争论原贴;你就会知道。他们其实完全没看懂。 既然这样,我们还要手把手再教一下。 一)上士闻道 在“搭桥”一文中,我们介绍了一种赚钱模式:“现金----翻几倍但流动性差---几倍现金”。 这就是一种钱生钱的模式,癌细胞扩散增殖的模式。 按照我们的设想,当写完这篇之后,应当是“上士闻道,勤而行之”。 你静静地吸上一支烟,躺倒在枕头上,脑袋中闪过千军万马。一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。
上士闻道,一个真正有智商的人,一旦看了《搭桥 #560》就会意识到自己之前花了太多的心思在“赚收益”上面,而不是“赚流动性”上面。 一旦你转变思想,注视于把低流动性资产转为高流动性资产。这其中的玩法太多了,可以盈利的空间太多了。 二)技巧 在“搭桥”一文中,我们介绍了一个例子。
这是一个很典型的“1元变2元”的例子。但是绝大多数的人对此不屑一顾。 为什么,因为摆地摊的人已经太多了。多到了我们盲视。 很多人会辩解,大春他妈其实并没有赚钱。这一笔并不是她的资本收益。而是她的“工资”。 为什么,因为你跑摊卖货,张罗吆喝,这不是要人力投入的么。人力每小时也是钱啊。 可是,我们为什么还要举这个例子。把它拆出来“二步走”的赚钱模式呢。 因为这里面,就可以有“技巧”。 技巧是什么。
当大春他妈和其他中年妇女,一起在纺织厂里做女工的时候,她是没有“技巧”可言的。大家干的就是卖力气活,每天8小时累到精疲力竭下班。 可是当你跨入摆摊行业后,你就有了“技巧”。有技巧之后聪明人和蠢人就开始分化了。 你如果直接说:“1元钱变5元钱”。那是绝对不可能的,若有这样的理论,就成永动机了。天底下的人不用干活了。 但是如果你说“使用技巧,1元钱变5元钱”。这是可能的。聪明人战胜蠢人。著名餐饮连锁企业“小南国”的老板,最初就是从一家四张桌子的小饭馆起家的。 水库论坛用了这么多篇#000文章,就是在连续不断地介绍“技巧”。 有了技巧,你才能变成聪明人。才能和傻空傻子拉开距离。 而单纯的技巧还没用,你还得有“土壤”。 譬如你是煤矿工人,码头工人,纺织女工,这些不用脑力纯粹卖体力的工种,那你懂得再多的知识,再多的技巧也是没用的。 你只有在复杂的供应链中,譬如“买进,卖出”热水瓶。这时候你知道哪里有城管,哪些款式畅销,这些技巧才开始变成金钱。 而到了非常非常大的“大生意”。譬如兼并收购公司,买卖基金股权,定向增发配股。这些技巧就会变得非常地有价值。 对于“现金----5倍的流动性差的资产-----5倍现金”,对于这个链条,许多人一看就是反对的。他们认为永动机是不存在的。 他们从内心深处,就没有仔细正视过这个公式。 而事实上,这个公式是可行的。虽然里面有各种奥妙的方法,聪明人要赢赚蠢人。 戏法人人会变,各有巧妙不同。 三)财技 这个世界上,充满了财技。 只不过一般情况下,普通人的智商,和文科生小编的深度,普通人只能看到皮毛。 普通人的目光,容易停留在“升值”上面。搭桥的第一步。 ==> 小燕子投资股票,十天翻8倍。 这种事情是新闻标题,是头版头条,是街头巷尾谈论的八卦。 而事实的真相呢,真相是小盘股涨八倍,那都不算事。真正难的是第二步:“1.5亿股票变成1.5亿现金”。 以中国创意每天1000万港元的成交量,甚至连这个成交量都是不保证的。 赵微要把这1.5亿套现变成真金白银,恐怕要等很久。又或者是需要很复杂的技巧。 而这些,媒体舆论是永远也不会报道的。他们不懂。 许许多人赚钱,靠的并不是第一步,而是搭桥的第二步。 如果你真的想要发财,真的想要暴富,你应该好好去看看西方证券史。 绝大多数的巨型公司,如果不是全部,至少也是70%,他们的增长,并不是靠自己的滚动累计。你完全可以拿个计算器算一下,一家1000W的公司,按照每年30%的极优异速率,涨到100亿需要多少年。 绝大多数的公司,是象“吹气球”一样,一下子就爆出来的。譬如成立三年就上市,成立5年就100亿。 然后这些公司,就不停地进行并购。 典型的譬如有WorldCom,安然,Yale,PCCW,甚至Philips Morris也算在内。 电讯盈科的全部故事几乎就是并购和换股。 当一家公司一下子成了“明星股”,股价暴涨10倍,100倍。 在资本市场,他就有了10亿,100亿的估值。 但是看他的内里,无论PE,PB都不值得这个价钱。 然后他就可以开始并购。用自己的股权,来换取别人比较“扎实”公司的股份。 我给你20%的溢价,你卖不卖。 给你50%的溢价,你卖不卖。 当1995年澳大利亚的财团,来到香港并购公司时,他们都是给的300%溢价。前提是用澳洲股票支付。 在中国,情况也是类似。那些所谓的“二线蓝筹股”,种种丑态,不堪入目。 中国人比外国人更好骗,更缺乏金融知识。 典型的例子,我给你“配股”。现行股价打九折,打八折和你配。 你配不配。配股的话,你就按照PB=3,拿现金和我换股票。 不配的话,你的股权就被摊薄。 多配几次,我的空壳“泡沫”就变成了“岩石”。 这些才是财技。才是真正赚钱的地方。 但是我们的娱乐媒体,根本不注意这些事件。不注意这才是血淋林的屠杀战场。 四)农耕民族 中国人进入现代化的时间太短。短到我们还保留着农耕时代的习气,根本不适应现代化工业化金融化的生活。 中国人所谓的“欺诈”,欺诈是什么,欺诈是你去买一筐土豆。三斤番茄给了你二斤八,“短斤缺两”。然后中国大妈十分气愤,天天都和这些无良小贩做着艰苦斗争。 而一转眼,她们把毕生积蓄,五十万一百万去买了股票买了基金买了理财产品买了P2P。 任何基金,“买入”的最佳时刻点,是在基金“募集成立”的时候。 当一个基金封闭期结束,建仓完毕正常运营的时候,他的净值永远是大于一的。一般能做到1.06 也就是你立即白赚了6% 为什么,原因你自己想。想不明白不用来问我,我们实在为你这些学渣烦透了心。 这句话反过来还有一个推论,也就是用现金去买基金,是不划算的。 任何时候都不划算,你只买到了94%的价值。 而在基金内部的运作里面,可以变的花样就更多了。 譬如说,你完全不知道,自己投资的公募基金,不知不觉被老庄股替换进来了。 “基金管理人”偷偷地用你的公募基金的钱,替换掉了他们自己的“老庄股”的股票。 尽管二者在账面面值上是一样的。 可是流动性就被偷走了。你就留下来了举杠铃。
将“低流动性资产替换成高流动性资产”,这一步中可以走的技巧实在太多了。花样实在太多了。 你简直可以变无数种花样。每一种都是短斤缺两。而中国人还懵懂无知, 金融是很赚钱很赚钱很赚钱的行业。因为韭菜们还停留在农耕时代。 上士闻道,勤而行之;中士闻道,若存若亡;下士闻道,大笑之 五)大面积低总价 我们这一个流派,炒楼的科技树主要是“七折笋大面积低总价”。 这一个流派,是非常典型的:“现金----翻几倍的低流动性资产----翻几倍的高流动性资产”。 对于我们这一个流派,赚钱是非常非常容易的。 譬如某人吧,知名不具。今年买了一套xx路的xx楼盘。2000万的房子,单价只有四万多。 而旁边隔壁的仁恒公园世纪一开,8~9W,这个板块价马上就上去了。 你就算按照不是8~9W,你按照6~7W估值吧。账面利润也有一千多万。 几个月时间,买入即赚。赚一千万象吃白菜似的。 可是你接着套现呢。套现就是漫漫无期,漫长的事情了。 你想,2000W的房子况且没有人接盘,挂了N年好多年的时间。 现在你转身说你要值3000W,你3000W卖给谁去呢? 但是另外一个方面,你这房子又是确实值3000W的。无论如何六万单价要有的。 那问题最终结果怎么样,慢慢卖呗。 你就挂3000W的价格,一年不够卖二年,二年不够卖三年。 人生无比漫长,真的十年八年堆上去,你还怕出不了货?
对于炒楼这一行,“低流动性变高流动性”有一种最简单的财技,就是放在岁月里浸泡。 只要你有足够长的时间,任何房产都能卖掉的。 因为要介绍本流派科技树,所以才有了“价格”三篇。其实这事和炒楼关系不大。 用股市举例,仅仅是方便读者理解,别乱七八糟大脑宕机了。我们不炒股。 (欧神,2015年12月2日午) |